期刊論文
|
黃宗潔, 〈躁鬱的城市:當代香港推理小說的社會性及其「雙重轉譯」〉, 《淡江中文學報》, 第43期, 2020年十二月 。(已接受)
|
黃宗潔, 〈駱以軍《明朝》中的科幻敘事與美學想像〉, 《臺灣文學研究雧刊》, 第24期, 2020年十二月 。(已接受)
|
黃宗潔, 〈「後自然」概念下的藝術實踐與環境認同:以2018台北雙年展為核心的討論(評論論文)〉, 《文化研究》, 第30期, 第128-149頁, 2020年五月 。
|
黃宗潔, 〈後/自然,以及「後」藝術:2018台北雙年展側記〉, 《中國民國比較學會電子報》, 第27期, 第65-71頁, 2019年一月 。
|
黃宗潔, 〈香港新世代小說中的動物與城市 〉, 《淡江中文學報》, 第37期, 第231-254頁, 2017年十二月 。
|
黃宗潔, 〈在日常中與怪異共存:日本大眾文學中的幽靈 〉, 《人社東華》, 第15期, 第1-3頁, 2017年十月 。 (http://journal.ndhu.edu.tw/e_paper/e_paper_c.php?SID=229)
|
黃宗潔, 〈消失的連結:韓麗珠訪談〉, 《字花》, 第67期, 第132-135頁, 2017年六月 。
|
黃宗潔, 〈在移動中尋路:從劉克襄的香港書寫論港台環境意識之對話與想像〉, 《東華漢學》, 第25期, 第203-228頁, 2017年六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「液態現代性」下的鄉愁:《我不可告人的鄉愁》及《寶島大旅社》的空間景觀與時間敘事〉, 《中國現代文學》, 第30期, 第137-158頁, 2016年十二月 。 (TSCI)
|
黃宗潔, 〈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〉, 《中央大學人文學報》, 第62期, 第161-194頁, 2016年十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城市空間與動物:張婉雯談香港動保運動之現況與脈絡〉, 《人社東華》, 第9期, 第1-3頁, 2016年三月 。 (http://journal.ndhu.edu.tw/e_paper/e_paper_c.php?SID=149。)
|
黃宗潔, 〈暴雨將至──吳明益《複眼人》〉評介〉, 《文訊》, 第364期, 第104-105頁, 2016年二月 。
|
黃宗潔, 〈從「國體」到「身體」:現代性下的想像認同─《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》評介〉, 《東華漢學》, 第22期, 第233-244頁, 2015年十二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論吳明益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之懷舊時空與魔幻自然〉, 《東華漢學》, 第21期, 第231-260頁, 2015年六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照映自然與文明交界的稜鏡——劉克襄的動物書寫〉, 《印刻文學生活誌》, 第132期, 第62-65頁, 2014年九月 。
|
黃宗潔, 〈想像海洋:試論建構「在地」海洋文學的幾種可能〉, 《現代中文學刊》, 第2013第3期, 第53-59頁, 2013年六月 。
|
黃宗潔, 〈城市流浪動物的「生殤相」:以駱以軍、杜韻飛作品為例〉, 《中外文學》, 第42卷, 第1期, 第107-128頁, 2013年三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物質肉身搭建的巫者之境:論朱天文《巫言》中的物件書寫與主體認同〉, 《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》, 第20期, 第199-227頁, 2011年七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遠方的戰爭:論《睡眠的航線》中的生態、夢境與記憶〉, 《東華漢學》, 第13期, 第173-194頁, 2011年六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劉克襄動物小說中的自然觀〉, 《東華漢學》, 第10期, 第285-324頁, 2009年十二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走過蝶道:吳明益訪談錄〉, 《思想》, 第11期, 第251-262頁, 2009年三月 。
|
黃宗潔, 〈朱天心小說中的死亡書寫〉, 《東華人文學報》, 第14期, 第227-246頁, 2009年一月 。 (THCI)
|
黃宗潔, 〈狼/螂性?人性,從《狼圖騰》到《殺手正傳》〉, 《思想》, 第9期, 第263-272頁, 2008年五月 。
|
黃宗潔, 〈量化實踐的運動觀:談《捍衛.生命.史匹拉》〉, 《思想》, 第4期, 第284-289頁, 2007年一月 。
|
黃宗潔, 〈傳統戲曲的心理描寫:以朱買臣戲曲為例〉, 《戲劇學刊》, 第4期, 第7-25頁, 2006年七月 。
|
黃宗潔, 〈試論當代台灣家族書寫中的感官記憶〉, 《中國學術年刊》, 第27期, 第205-220頁, 2005年九月 。
|
黃宗潔, 〈詩經中的星〉, 《中國文化月刊》, 第296期, 第1-24頁, 2005年八月 。
|
黃宗潔, 〈林文月飲食散文中的人.情.味——從〈蘿蔔糕〉一文談起〉, 《幼獅文藝》, 第613期, 第58-63頁, 2005年一月 。
|
徐宗潔, 〈從《欲望城國》和《血手記》看戲曲跨文化改編〉, 《戲劇》, 第2004第2期, 第58-70頁, 2004年六月 。
|
徐宗潔, 〈海洋記憶的轉向:讀廖鴻基的《漂島》〉, 《文訊》, 第222期, 第26-27頁, 2004年四月 。
|
徐宗潔, 〈厭棄或耽溺?論朱天文〈炎夏之都〉中的身體意識〉, 《台灣人文》, 第8期, 第1-18頁, 2003年十二月 。
|
徐宗潔, 〈缺席的真相:論朱西甯的〈破曉時分〉、〈第一號隧道〉與〈冶金者〉〉, 《東方人文學誌》, 第2卷, 第3期, 第217-234頁, 2003年九月 。
|
徐宗潔, 〈無意不可入,無事不可言——淺談馬致遠敘事、詠物類散曲〉, 《國文天地》, 第218期, 第49-53頁, 2003年七月 。
|
徐宗潔, 〈「一夫不笑是吾憂」——論李漁「風箏誤」的喜劇佈局〉, 《中國語文》, 第551期, 第64-69頁, 2003年五月 。
|
徐宗潔, 〈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人鬼關係——由心理分析的觀點論之〉, 《古今藝文》, 第29卷, 第3期, 第39-46頁, 2003年五月 。
|